【NEWS】中芯国际能靠14nm工艺翻身么?71
发表时间:2020-07-14 10:20 6月1日递交申请材料,7月7日开启申购,中芯国际拿下科创板鸣锣开市以来最快的注册速度。 当然,这一切都在华为高端芯片断供、台积电明确赴美建厂的背景下---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迫切地需要在外部高压下求生,作为大陆唯一具备14nm芯片代工能力的中芯国际,在资本浪潮中迎来了难得的高速增长期。 然而在招股书中,不能看出中芯国际仍存在明显的投资风险,甚至是近期完全无法改善的境况: 6月1日的招股书中,SMIC已明确在A股上市的首要目的,是为上海中芯南方的14nm及28nm以上技术研发募资(占40%)。其中,12英寸芯片SN1项目的募集资金投资额为80亿元人民币,用于满足建设1条月产能3.5万片的12英寸生产线项目的部分资金需求。 根据公司给出的产能计划表,与2023年底达35000片/月目标相比,仍然有29000片/月的差距,中芯南方将用3年左右分阶段实现该目标。 根据5月中芯递交的招股说明书,第一阶段即今年5月16日前投入65亿美元,实现14nm晶圆产线6000片/年产能已实现,资金主要来源为国家二期大基金的15亿美元以及上海二期基金的7.5亿美元。 事实证明,投入后的产线仍处于“需求大于供给”的局面。为了“消化”手上的订单,SMIC需要在第二阶段、也就是2020年底前投入11.4亿美元,继续提升月产能。其资金全部来自SMIC的流动性资金,以及从A股股票的溢价获利。 根据历史增长速度,我们预估在2020年底前,SMIC可实现约1.2~1.5万片月产能。 尽管提及了中芯国际实际财务压力及潜在泡沫,我们同时也要强调SMIC在科创板存在的巨大优势:作为大陆唯一一家(没错,仅此一家)具备14nm制程的晶圆代工厂,传统估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与资本市场的反应有所背离;另外,大基金等国资的直接资本支持,先进工艺部分通过“南、北中芯”的股权分摊设计减小了报表压力。 当股价背离资本逻辑,多出的溢价则被称为泡沫。A股市场偏好短线炒作,近期半导体估值正在加速上涨,或许,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,是如何更好的选择合适的入场价位,以及更靠谱的出场时机。 最后,拿出Garnter抽象新技术发展过程的曲线,波峰代表泡沫,波谷代表冷静,我们需要理性认清当下的半导体估值在哪里、未来又会去哪里。希望本文对各位投资者有启发。 |